翻遍史书,仅此一帝
图片
文景志祥
01
皇帝这个称号从秦始皇开始,围绕这个称号下面基本上都有六项技能:生、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这就是说,只要是皇帝,这六项技能必不可少,这样意味着做皇帝的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做不了皇帝。
有人说这话有些矛盾,但差不多说到了点上,无论是那个皇帝,翻开厚厚的历史书,按照这六条的要求去套,都能扯上,换句话说,但凡做皇帝的人,那个能做到一点邪恶都没有,想杀你的时候,对不起,就是想杀你,没得商量,所以善良的人年年有,皇帝有,这话没毛病,但不多。
搁在他出现以前,这话是绝对的真理。
然而,真理到了他这儿起了一点变化,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当中能成功避开这六条要求做一个善良的皇帝的人,那这个人一定是他,他的生平没什么出彩的所在,但有一条就连他的敌人也抹杀不了——无比的善良。
善良的人能做皇帝,不但能,而且还靠着成名绝技一统江湖。
他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赵祯。
按照当时的制度,皇帝这个位置是轮不到他来做的,可他的运气实在是好,在他前面的五个哥哥都没能成功长大,于是排在第六位的他,一举成为了唯一的继承人,于是乎,他就莫名其妙的成了北宋的当家人。
本没有往这方面想,也没在这方面培养,厚黑学根本就没见过,以至于弄得当时许多大臣还有些担心,这个眉清目秀,说话细声细语,脾气好到爆的,性子温和得让人汗颜的年轻人能否扛起皇帝这份职业。
然而,年轻的赵老板用实力告诉了他们,做皇帝他是职业的。
从13岁开始当家做主,一直到54岁结束。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好的皇帝。
提起他,很多人想到的是他的善良,他的诗词,比如那首《嘉佑六年八月十五日赐林悦二首》
郡莆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存孤实抗回天义,报国常摅贯日忠。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牒世同无。古今纪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
许多人说,这是一首好诗,也有说这诗写得一般,还有人说他的善良其实就毫无作为,也有人说,善良就是无为而治,这才是一个明君应该做的,与这些充满矛盾的争论相比,下面的高光表现却从来没有人怀疑。
据说有那么一次,赵祯早晨醒来对近侍说:“昨天晚上我肚子饿得很,睡不着想吃烧羊。”
近侍问道:“陛下为何不降旨命臣下去采办?”
02
赵祯说:“我如果一开口,下面的就为因为是我的命令,厨房就会大面积宰杀牛羊,一年下来,你想想看有多少牛羊死于屠刀之下,为了吃一口羊肉而开了这样的例子,从而去大肆扰民,所以还是不开口的好。”
除了善良到不忍心杀牛羊而不吃羊肉之外,口渴喝水不忍心同样源自善良。
一次,宋仁宗外出,走了一会儿就频频回头,不知在找什么,可又不说话,弄得一旁伺候的人很是尴尬,虽说五百次回头才换来了今生的一次相遇,可也不用这么频繁回头吧,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他,皇上你这是干啥。
宋仁宗一看到了皇宫,再也不看身边的人,直接走到了办公桌前,抓起了一杯凉茶一口气喝了干净,喝完打了也饱嗝,一脸陶醉的说道:“真舒服?”
“皇上,刚才我看你是要喝茶?”
宋仁宗一脸得意地嗯了声:“可不是呢?你以为呢?”
“皇上口渴了,为何不直接让人拿水来呢?”身边的人一脸的茫然,又面对好奇地问。
宋仁宗缓了一会儿说:“我回头看了好多次,都没看到四周有掌管茶水的值班官员,我又不敢问,怕我一问,值班人员少不了一顿呵斥,想着皇宫离这儿也不算太远,就忍着口渴回来了!”
善良的人,总能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还有一次,他正在吃饭,不知是米没洗干净,还是米饭里不小心掉落了沙子,宋仁宗吃饭的时候,咬到了一颗沙子,不坚固的牙齿顿时崩落了一小块,疼得差点没晕过去,没等周边人反应过来,他急忙将饭菜和崩落的牙齿都吐了出来,身边伺候的宫女一看,顿时吓得脸色都变了,按照宫中的规矩,皇帝吃饭吃出沙子,负责烧饭的人少不了人头落地。
不等她张口,宋仁宗忙说:“一粒沙子而已,用不着紧张,你知我知就好,不要外传了。”
善良,太善良了!
正是他处处运用着自己的善良,北宗王朝到了他的手中,算是真正走上了辉煌之路。
很人多一直很好奇,那个让无数人羡慕的榜单嘉祐二年的科考会在他的手中诞生,那些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牛人名单为何也被他牢牢的握在了手中,还有我们熟悉的包拯,欧阳修、晏殊、柳永、范仲淹、苏轼、苏辙、苏洵、沈括、蔡蘘、文彦博、毕昇、梅尧臣、黄庭坚、曾巩、苏舜钦、韩琦……为什么会在他的这一朝大放光彩。北宋凭什么在他的手中走向了最辉煌的时代,凭什么他的时代被看作是古代最好的时代?
难道就是因为他的善良么?善良是一件宝贝,但也不是无坚不摧的屠龙宝刀吧?
善良的确不是屠龙宝刀,但善于用善良,那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倚天剑。
可以说,在宋仁宗的时代里,我们熟悉的这些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甩开了膀子干活,不用担心皇帝在背后给自己小鞋。
在这样的模式下,宋仁宗一朝,绝对算是人尽其才,各尽其职。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就有包黑炭。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宋仁宗就让他做开封府尹肃正纲纪,惩处贪官赃吏。
据说一次,宋仁宗爱妃张贵妃想给自己的伯父张尧佐讨要个官职,于是晚上就在枕头边上给宋仁宗说了许多好话,起先宋仁宗不答应,耐不住枕边风太过温柔,宋仁宗只得答应下来。
怕宋仁宗说话不算话,第二天一早张贵妃不顾昨晚的辛劳,特意起了一个早,等着宋仁宗上早朝时,跟在后面拉着宋仁宗的衣袖叮嘱说:“皇上今日不要忘了,封我伯父做宣徽使!”
一想这个官也就是荣誉官,说起来就是好听,没多大的好处,宋仁宗也就点头答应了。“小意思,今天就给你办了!”
然而事情却没那么顺利,因为他碰上了包黑炭,这是一个认死理,却不知道回旋的人,当宋仁宗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一直黑着脸的包拯立马就“发飙”了。
03
“皇上,这宣徽使虽然只是个荣誉官,但怎么着也是朝廷的官呢,朝廷的官怎么随便给外戚呢?”要说,你说就说嘛,大不了我听着就是了,可包拯实在太不像话,这位仁兄宛如给领导做工作汇报,侃侃而谈,说到最后竟是越说越激动,唾沫都喷到了宋仁宗脸上,差点没把早上补上的妆容给毁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搁在其他朝,包拯就是有九条命,也要见一见阎王爷了,最不济也得再鬼门关走一遭了,可在宋仁宗这一朝却没有,被喷了一脸口水的宋仁宗这是抬手摸了一把脸上的唾沫星子,很柔弱地收回了成命。
下了早朝,回到后宫,张贵妃立马就上来问结果:“皇上,事情办得咋样?”
被喷了一早上的宋仁宗没好气地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不知道谏官包拯的厉害吗?今早我被他喷了一脸的吐沫星子,到现在还没干呢?”
可以说包黑炭能活着演绎那些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的传奇,除了他自己过人的能力之外,还在于他碰上了一个对臣子无比纵容的好皇帝。
除了包拯,苏家兄弟也是其中的代表。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辙、苏轼兄弟一起参加了“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宋仁宗亲自坐镇殿试。
结果,23岁的苏辙没收住,一口气写了六千多字的论文,按说你写论文就写论文,不要伤及无辜,偏偏苏辙没这个觉悟,这位年轻气盛的才子,也不知怎么就是抓着宋仁宗的毛病不放,公开指责宋仁宗“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妇人之情,无有厌足,迭相夸尚,争为侈靡”。如此大胆的行为,放在大清朝,估计活不过三秒就被拉到了菜市口了,就连当时的阅卷老师也觉得苏辙过分了,你怎么还骂上皇上了呢?还公开骂,这样的人不能留,坚决不能留。
很多老师商议的结果是将苏辙除名,永远剥夺他上汴京大学的资格,反而是中枪宋仁宗很坦诚地说:“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人将怎么说我?”不光放了苏辙,还对着满朝文武百官说,这苏家两兄弟都是宰相之才,将来是要留给我儿子的。
这脾气,这性子,古往今来,还有谁能做到。
04
大书法家蔡襄不修边幅不说,大夏天的经常不洗澡,浑身带着一股浓浓的汗臭味,一次这位仁兄上朝言事,正当炎热夏季,蔡襄浑身散发着浓烈汗臭,并且这位仁兄和包黑炭一样,说话容易自我激动,一激动就会唾沫星子乱飞。
场面可想而知了,换做是其他人,立马拉出去,有多远滚多远,然而真神一脸无辜的听完了这一切。
等到退朝后,宋仁宗才长舒一口气,他对宫人说,“唉,朕刚才差点被一个臭汉给熏死,还喷了我一脸唾沫。”
对人才,他的善良可以说是一种过度的溺爱和纵容,也亏得他的纵容和溺爱,大宋的人才库里才拥有了密密麻麻的人才,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成长。
对于这种人才大爆炸的局面,他颇为自得,为自己留下了一首诗。
《赐刘辉及第》
治世求才重,公朝校艺精。
临轩升造士,入彀得群英。
并蹑云梯峻,联登桂籍荣。
庇民思善政,慈惠体予情。
你们看看这局面,是不是有点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感慨“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的感觉,嘿嘿,我现在就是这感觉啊,不得不说这样的感觉,真舒服。
看到这儿有人说,一点文治而已,人才再多,也没见北宋的疆土多半分。
这个还真不是,可以说,他的一生武治比不上文治,但并非是没有,不出彩那是要看和谁,如果说和明朝的万历皇帝比一比,他还是可以的。
他的心是善良的,但不表示他的心没有热血。
相反,在北宋他绝对算得上一个热血沸腾的皇帝,著名的庆历新政就是发生在他的手中,当时他的感慨国家毛病太多,特意提拔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作改革的先锋。
这位猛人,直接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如此大手笔的操作,换做其他皇帝少不了要研究在研究,讨论再讨论,搁在他身上,他直接拍板实施。尽管最终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我们不可否认他骨子里的血性。
但凡做皇帝的,没有那个皇帝喜欢战事,他也不例外,我们在看到他巨大文治的同时,却忽略了他的军事能力,面对战事,他是不喜欢,却没有害怕,当战事无可避免的到来时,他毫不客气地开启了硬钢模式。
刚亲政的那会儿,西夏一直都存有一颗狼子野心,时时刻刻想着借此机会从北宋的手中捞点好处,于是乎西夏分兵欲直捣关中,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帝,一点都不惧,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愣是顶着了压力,最终西夏军遭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全军覆灭,西夏攻占关中的战略目标就此破灭。西夏因连年征战国力难支,最后两国和谈: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史称“庆历和议”,取得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即便是对头号敌人辽国,他也能取得不错的战绩,尽管最终的结果还是给钱,但相比战事的消耗,北宋一点都不亏。
这些看起来不错的战绩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面前可能不够看,然而没人否认他所做的一切,就连历史也给出了最高的赞扬,在他统治的42年期间,中国古代进入了最好的年代。
05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活了54年的宋仁宗去世,消息传出后,北宋举国上下百姓都痛哭不止,首都开封城的商户自发罢市停止营业,街头巷尾到处可见痛哭不止的人,即便是乞丐和小孩子,也自发在皇宫前焚烧纸钱哭泣落泪。当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商户自发的关门对宋仁宗进行哀悼,因为烧纸钱的人太多,以至于那几天洛阳城到处都是烟雾,几乎看不到太阳。
消息送到辽国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这样的荣誉,想得到的人不少,真正得到的人却不多。
他得到了。
他做得似乎并不多,如果硬要说一点的话,笔者还是那句话善良。
有人会笑着说,善良很多人,人之初性本善,据说汉光武帝刘秀从不乱杀人,善良得有些过分,没见评价这么高啊。善良的人的确不少,但能将这份善良发挥到极致的人却只有他一个。
《题寝宫诗》
农桑不扰岁常登,
边将无功吏不能。
四十二年如梦觉,
东风吹泪过昭陵。
这是宋人留在宋仁宗落葬的永昭陵上的一首诗,简单的四句足够说明了一切。
明朝万历年间的文人天都外臣在《水浒传叙》中说:“小说之兴,始于宋仁宗。于时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乐部纂取野记,按以歌词,与秘戏优工,相杂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盖虽不经,亦太平乐事。”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面对他时,也由衷的感慨一声说:“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如此看,他善良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倚天剑,斩出了一个让无数人羡慕的好时代。
----------------------
各位客官,兄弟我的新书《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全面剖析明朝皇室集团、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争权斗争,解读明朝灭亡的步步昏招。欢迎各位客官猛戳链接进行扶贫。
图片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图片
作者 景志祥
当当购书链接
博库购书链接
编辑推荐
被大臣逼迫的万历;只会抹稀泥的内阁;被人当枪使的海瑞;刚死就被清算的张居正;用刺客整人的冯保;到处弹劾人的丘橓……
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君乃亡国之君,臣亦亡国之臣。
一场皇室集团、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争权斗争,大明王朝就是这么被搞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下一篇:没有了